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趙世亮猜想"的表述是:復合薄膜制品的熱封層的表面摩擦系數的上升原因是熱封層中的爽滑劑在適宜的溫度、壓力作用下部分地“遷移"到與之相鄰的復合薄膜制品的表層(印刷層)薄膜中去了。
問題的提出
復合薄膜制品額熱封層的表面摩擦系數事宜是從復合軟包裝材料加工企業非常關注的一項指標。
隨著自動包裝設備運行速度的不斷提高,下游的卷狀包材應用企業對所提供的卷狀包裝包材的熱封層的表面摩擦系數也提出越來越嚴格的要求。此類包裝材料的表面摩擦系數的驗收指標基本上都在0.1左右,目前,測試薄膜摩擦系數比較通用的儀器是摩擦系數儀。
而在復合包裝材料的加工過程中,熱封層的表面摩擦系數往往會隨著氣候及加工工藝條件的不同而表現出某種程度的變化。
如何使摩擦系數保持穩定、達標是業內人士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課題。
問題的三種表象
在較高的熟化溫度(例如50℃)和較長的熟化時間(例如48小時)作用下,熱封層的表面摩擦系數會有明顯的上升,達到0.3或0.4的水平。而使用較低的熟化溫度(例如40℃)及較短的熟化時間(例如24小時),則摩擦系數變化不大(可維持在0.1~0.2間)。
使用某些具有“抗助劑"性能的黏合劑進行復合加工后,在獲得較高的剝離強度的同時,熱封層的摩擦系數也會明顯地上升。減少涂膠干量及較低的熟化溫度和較短的熟化是時間雖能減少摩擦系數的變化幅度,也會犧牲部分剝離強度。
分切后的膜卷在墨層較厚的區域或在收卷比較緊的膜卷上,相應的熱封層的摩擦系數值會比較大,在墨層較薄或沒有油墨的區域或在收卷比較松的膜卷上,相應的熱封層的摩擦系數數值就會維持比較小的狀態。
(未完待續)